你的位置:体育新闻新浪网 > 体育新闻新浪网介绍 > 刘全恭 孙小萍 | 一位八路军老战士的回忆
体育新闻新浪网介绍
刘全恭 孙小萍 | 一位八路军老战士的回忆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2:12    点击次数:96

修武县金岭坡村的孙学义是我姑父,一位抗日老战士。1924年3月生,1944年2月参加八路军,194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在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时期,他历任机枪手、敢死队队长、轮战队队长,修武县四区武委会副主任、主任、区委委员等职。

以下是我姑父孙学义的口述,由我和孙小萍整理成文。

日本兵屠杀中国人

报仇恨参加八路军

1942年,“滚年景”饿死人,我的父亲孙兆德、母亲李福兰领着全家人到山西省沁水县许家沟逃荒要饭。

这年10月,日本鬼子从沁水县界白岭打过来,岭上头有个佛爷庙,老百姓纷纷向庙里逃去。父亲带领我们弟兄4人逃到佛爷庙,被日本人抓住,一条绳上绑了四五十个人。

小鬼子把老百姓拉到一个水窖边,用枪打死后就往水窖里扔,水窖都填满了,我父亲的尸首被撂在最上面。有人说:“那是随妮(指舅父)他姐夫(指我父亲)来。”随后把父亲的尸体弄到一个圪砾边,草草掩埋。

展开剩余82%

杀父之仇不共戴天!我们兄弟几个为报仇雪恨,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八路军。

1944年2月,太行八分区7团(决七团)在修武金岭坡一带扩军,农历正月初十我报了名,在方庄乡西涧村体检,农历正月十五被批准入伍。赤庄村的毛清尚、东小庄的赵尊来、黑岩村的王继忠、小东村的林继美、小东沟的侯金知、大堤河村的郝太彪等人也一同入伍。

我参加决七团后,三弟学富参加了老二团(八分区2团),弟弟小五为太行军区通讯排长,牺牲后被安葬在修武县烈士陵园。

打鬼子英勇无畏

上战场冲锋在前

参军后,部队在山西省陵川县下川整休10多天,我被分到第7团1营1连3排1班,后到排里当机枪手。

编入连队后,部队在山西省晋城县柳树口西河驻了几天。4月,到晋城东山攻打日本炮楼。当时我们排牺牲一人。第二天晚上,攻打晋城。1连攻打东坡炮楼,当晚晋城被攻下。日军撤退到高平河西炮楼,当时天还没黑,鬼子用机枪扫射,我们排的马排长和一名战士牺牲。部队买了老百姓的棺材,把马排长他们安葬在河西东边约两公里的地方。当晚,部队又派3个连队去阻击敌人,主力部队攻打河西鬼子炮楼,打了一夜也没有攻下来,部队转移到河西庄岭一带修整。

第三天,7团奉命来到陵川县夺火乡庙洼村。在一个大庙里,团长在全团大会上战斗动员:决七团开下山,先打小高、宁郭、大辛庄三个据点。头一天,我们驻在金岭坡村,第二天全团一早出发,夜间在方庄乡西涧村住一夜,次日开到道清铁路以南,在武陟一带打游击。白天,战士们隐蔽睡觉,封锁村庄,夜里过铁路,穿越封锁线,一夜之间端掉日伪军守卫的小高、宁郭、大辛庄三个据点,扫清了前进障碍。端掉据点后,我们直取日军炮楼。

又一仗,我们连的任务是攻打博爱县阳庙东地角炮楼。之前,我们先打博爱县城敌人的增援。这一仗打得漂亮,我们俘虏敌人1个排,缴获1挺机关枪和23支步枪,打了一夜,胜利归来。

攻打阳庙前,副连长带两个侦察兵,着便衣到阳庙村了解敌情。侦察归来,半路上碰见连长,当即研究敌情,布置任务。我们的任务是把机关枪架在一棵弯脖子树下,面朝北正对着东北角的炮楼。打到半夜连长牺牲了,副连长指挥全连继续战斗,一直打到天亮,还没有攻下敌人的炮楼。敌情紧急,部队转移到县城东城门下边。团里古中参谋长传达了团首长命令,进行战斗动员。我参加了参谋长挑选的29个战士组成的敢死队。参谋长命令,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敌人的炮楼,拿不下炮楼都不要回来。我们敢死队在参谋长的率领下迂回到敌人后方,从玉米地里出其不意地冲上去和日本鬼子拼刺刀,过来一个挑死一个。我们一口气用刺刀挑死27个鬼子,剩下1个。为了抓“舌头”了解敌情,参谋长拼死搂住这个鬼子,在鬼子腿上打了一枪后将其活捉。战斗结束,打扫战场后,我们随即又向东南方向转移。

还有一仗是部队在温县黄庄附近与日伪军遭遇。在稻地圪垯上,我们排31人牺牲了25人,回来6个战士和我那挺机枪。转移路上,我走在排长身后,发现排长背着带血的干粮袋。我问排长“谁牺牲了”,排长说毛清尚。我当时就哭了。我们是一起参军的老乡,后来他的尸体也没有找到。在这次战斗中,老乡林继美也牺牲了。部队急行军30公里,一夜返回东西洞村,在那个村住了一个晚上。第二天,我们4时出发到博爱柏山村,拿下黄庄据点,29个日伪军全部缴械投降。

1945年8月,我参加了解放温县的战斗。战斗中,我头部负伤昏迷不醒,担架员把我抬到修武方庄乡佐眼的一所医院治疗29天,1945年11月退伍返乡,医院给我开了三等乙级残废证明。

退伍不褪色

家乡再立功

1945年年底至1946年年初,八分区2团6连活动在大东村、金岭坡一带。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驻扎在金岭坡附近,县政委王一平,县长张向毅,区长贾子玉,工作人员赵尊魁、戴宗宣、苏敏、赵顺等。金岭坡村长崔荣先、农会主席崔其义,在县区领导的支持下,在金岭坡村组建了民兵队,我任民兵队长,王有义任副队长。我们白天搞生产自救,晚上带领民兵配合6连下山,在山门河、白草岭一带打击蒋匪军,天不亮就返回金岭坡附近。这年冬天,在金岭坡南边小山坡上,赵尊魁介绍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。其间,我带领民兵积极配合6连参加多次战斗,作战勇敢,多次受到上级表扬。

1946年10月,修武县国民党顽固派重兵进犯北山解放区。区领导邓子英负责轮战工作,我任轮战队队长、区干队长,配2个通信员、1个秘书。1946年春,我调任修武县第四区武委会副主任,后任武委会主任、区委委员。

当时,也是修武解放战争最困难的时期,绝大部分地区被国民党军队占领,只有北部山区为我党控制,敌人经常进山扫荡。我区干队参加了大小无数次战斗,北部山区西自西(东)交口,东至岸上古洞窑,北到茶棚、龙门、东岭后一带,都是我们与国民党的战场。记忆较深的是在凤凰寺小南坡伏击战和洼村南岭、北地伏击战等。1946年,张洋芹任四区区干队政委时,那日子就不是人过的。张洋芹居无定所,带领区工队转战在西村至方庄整个北部山区,我与周国明、王嘉敬、王振同、张玉顶常掩护区领导开展游击战。那时干部战士亲如兄弟,同生死共患难。洼、峪、圪料返,长岭、返底、金岭坡,石瓮、龙门、东岭后、一斗水都是我们战斗的地方,处处有亲如兄弟、情同父子的亲人。当时民间流传张洋芹周围“前有文山,中有嘉敬,后有玉顶”,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的工作情形,嘉敬是西大掌人王嘉敬,玉顶是西交口人张玉顶,文山则是我的小名。

印象最深的是1947年5月的一次战斗。山西陵川府城一兄弟连队,被白岭乡、马界乡2个伪自卫团和国民党军1个营包围在柿园村红岭,情况十分危急。我带领百十号人的轮战队,2挺机关枪火速增援。经过激烈战斗,我们成功掩护府城1连兄弟突围,我方伤亡3人。为此,我立了大功,受到县委表彰。在此期间,我因机智大胆、战斗勇敢,先后荣立3次大功。

在崔庄村召开的庆功会上,县长李增荣在会上带头鼓掌,并大力表彰说:“四区孙学义同志仗打得好,打死敌人多,战士损失少,同志们都应向他学习!”

回忆参加革命工作以来,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,枪林弹雨出生入死,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,为人们的幸福生活贡献出自己的力量,我无怨无悔,这也是我一生值得骄傲的事情。

每当我想起这血与火的历史,回忆起那些抛头颅、洒热血的战友们,总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。我们活着的人应该牢记历史,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,跟着共产党,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来源:百家岩

发布于:河南省